俗语说:“ 冬三九,夏三伏。”
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,
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日子。
今天是入伏,
自此,真正的暑天就要开始了。
火辣辣的天气,
孩子该如何度过这个夏天?
今天,
先把三伏天这些故事讲给孩子听,
让他们提前感知夏日魅力。
三伏·意义
“伏”是“伏邪”之意。
“六邪”分别是:
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,
而“伏邪”是其中的“暑邪”。
“伏”,亦有阴气受阳气所迫,
藏伏在地下之意,
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。
因此,三伏寓意酷热,
这段时间要格外留意防暑。
今日入伏,
是该早早的做好防暑准备了。
入伏·习俗
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。
入伏天气炎热,
胃口不好,吃不下东西,
是很常见的表现。
饺子作为中国人传统习俗里,
开胃解馋的食物,
在入伏天吃很合适。
且入伏吃饺子,
有“元宝藏福”的寓意,
“伏”与“福”谐音,
象征着把暑气藏起来。
入伏·安全
【忌不出汗】
夏天究竟有多热?
即便一动不动也会满身大汗。
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热通红的笑脸,
全身汗津津的状态,
就不想着让他们出门了。
夏季出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,
而且出汗可以调节体温,排出毒素,
因此,夏日让孩子适当出出汗是好的。
【防晒要做好】
每到夏天都有父母反映说:
孩子出去一趟,
身上就红通通,甚至脱皮,
这都是防晒没做好。
带娃出门务必要做好防晒措施,
遮阳伞、遮阳帽、太阳镜,
再备上防晒霜,
就更安全无虞了。
除此之外,可以选择在清晨、傍晚,
带娃去阴凉的地方玩耍,
避免阳光直晒。
【避暑很关键】
高温天气应减少户外活动,
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活动。
一般来说,晴日里,
上午九点后或者下午四点前不宜外出。
另外,建议一天开窗通风2次以上,
每次15-30分钟。
避暑的同时也别让孩子贪凉,
对着空调直吹,
会使肌肉受寒,造成酸痛、痉挛,
甚至引发其他空调疾病。
入伏·饮食
三伏天炎热易出汗,
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爽口,
但又要保证一定的热量和营养,
谷类、豆类、瘦肉等要足量摄入。
西瓜、冰激凌等虽足够凉爽,
但却不宜多食,
家长平时要多注意。
入伏之后,
身体能明显感觉到燥热,
与之相伴的是易火爆的脾气。
如果这段时间孩子易发脾气,
家长要明白,
可能是天气原因造成的。
如果一旦遇到孩子中暑,
家长与老师不要慌张,
先把孩子移到通风、阴凉的地方,
尽快散热,进行降温。
京华合木提醒大家:
酷暑来袭,请做好防暑准备。